9月,随着美国夏季出游旺季结束,汽油消费下降带动国际原油价格承压。NYMEX WTI 10月合约跌破65美元/桶,较6月高点回落逾12%;ICE Brent原油11月合约亦跌至65美元附近。

供给端来看,OPEC+和非OPEC产油国同步增产。OPEC+原则上已同意10月继续增产,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国家正加速恢复此前闲置产能;巴西、圭亚那、挪威等非OPEC国家新项目投产,也将持续增加供应。不过,执行率参差不齐,地缘政治和生产成本可能限制实际增量。

需求端则出现走弱迹象。美国经济滞胀风险上升,就业和消费同步转弱。8月非农就业仅增2.2万人,汽油消费同比下降1.1%。二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同比增速从1.1%放缓至0.7%,全球库存连续第五个月增加。

整体而言,原油市场供给增长相对确定,但需求走弱已成大概率事件,库存压力加剧油价下行风险。不过,若地缘政治扰动或成本因素限制供应过剩,油价跌势可能有限。投资者可考虑利用原油期货工具对冲阶段性下跌风险。



  1. 价格概况:油价阶段性下跌,WTI跌破65美元。

  2. 供给侧分析

    • OPEC+:恢复闲置产能,增产节奏明确,但执行率存在差异。

    • 非OPEC:巴西、圭亚那、挪威等新产能逐步释放。

    • 不确定性:地缘政治、生产成本对实际产量构成制约。

  3. 需求侧分析

    • 全球需求放缓,二季度同比增速下滑。

    • 美国经济滞胀风险加剧,就业和汽油消费走弱。

    • 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恢复,但不足以对冲美国疲软。

  4. 库存与市场平衡:全球库存连续增长,加剧市场过剩预期。

  5. 投资启示:油价或维持震荡偏弱格局,投资者需关注增产执行率与美国经济走向,可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。